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老厂乡勐炳村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实施“蔬菜上山”工程,在荒山箐沟、低丘坡地上建起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棚内连片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不仅有效盘活了荒山荒坡,更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过去杂草难生的荒坡、箐沟上,竟然可以栽种出番茄,搁在几年前,我们简直不敢想象,现在种出来了,打破了大家的思维惯性。”老厂乡勐炳村党支部书记沐信甫说。

这一转变源于老厂乡的科学谋划与创新实践。近年来,在全面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和土壤质量保护的基础上,老厂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因地制宜探索“向山要地”发展新模式。通过试点推进、以点带面的方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资源,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的同时,提高了低效坡地利用率,开辟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在老厂乡勐炳村蚂蟥箐小组,“蔬菜上山”带头人、番茄种植大户杨家林正忙着采摘“山上”成熟的番茄。“以前我们一直以为蔬菜只能在江边才会种,但是现在政府鼓励,村里支持,我们尝试着把大棚从江边搬到山上以后,蔬菜产量还提高了,让我家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杨家林说。

“推广‘蔬菜上山’模式的同时,老厂乡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理念,避开生态公益林地,开荒山留绿山,充分利用荒坡地,最大限度保护植被。着力把分散在各户群众的闲置、低效的荒山丘陵集中起来,努力做到了‘开发一片、供应一片、见效一片’。”老厂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剑说。
“蔬菜上山”的新模式不仅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还有效破解了粮菜争地的矛盾,在扎紧“米袋子”的同时,也拎稳了“菜篮子”。下一步,老厂乡将继续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径,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更多有效渠道。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徐保龙
责编:李兴文
审核:普娅鑫